海外投資糾紛多 消保官籲建立跨國處理機制

日期:2017/12/02

對此,業者建議,想要遠離風險,就千萬別被業務員過度包裝的話術牽著走,除了進場前要三思,最忌諱因「貪念」作祟而短線操作,設定投資目標時還是以長期穩定收益為主,以免金錢有去無回。

 

近年海外不動產投資興盛,但因缺乏完善的法令規範與業者管理機制,交易糾紛接踵而來。常見案例包括業者賺取差價、投報率誇大不實、建案變成爛尾樓、租金與房價不如預期等,且一旦不幸發生糾紛,往往必須跨海訴訟,也讓不少出「海外孤兒」投訴無門。

 

對此,台北市地政局今(20)日舉辦「2017海外不動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針對海外交易糾紛進行討論。台北市政府法務局主任消保官何修蘭指出,國內買房有各類定型化契約,但在海外,由於違約或解約的相關規定都已涵蓋在該國法令中,業者多半不會刻意寫在契約內,即使有中文翻譯,消費者也需多多留意。

 

何修蘭提醒,不動產交易訴訟原則上採屬地主義,若發生糾紛,民眾恐怕得聘請當地律師打官司,耗費成本可觀,因此,投資前務必要謹慎,現階段只能仰賴業者提供的當地資訊作參考,未來則希望政府能建立跨國爭議處理機制,讓消費者避免跨國打官司。

 

21世紀不動產董事長王福漲表示,民眾投資海外不動產千萬不能有「貪」的心態,務必慎選代銷與開發商,如果有業者強調「保證收益或回酬」,則一定要三思,建議要以財務分配的角度來投資海外較正確。

 

他說,依照區域,海外平均投報率約3~10%不等,民眾進場前,應先設定為中長期投資目標,再依照類型選擇區域;若是想獲得穩定收益,可選擇發展成熟的國家,若是想要保值、增值,則可選擇GDP成長高的區域,例如東協各國。

 

藍海地產總經理劉威廷指出,投資海外不動產要先設定3~5年的投資計畫,而非投機,也要先做好功課,例如熟悉當地國情、房市有無泡沫化風險,以及建案本身與周邊狀況等,此外,包括未來租金投報率能否達到預期、轉手必須有當地買盤需求等,也需考量在內,以確保自身權益。

 

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表示,部分國家的海外不動產比國內便宜,報酬率也較高,但千萬不要抱著投機心態,受到業者慫恿就一次買個2、3戶以上,如此會承受太高的風險,若是遇到建案提早完工,一旦資金周轉不靈,付不出尾款,後續就毀衍生糾紛。

 

儘管政府單位人力缺乏,但王進祥也呼籲,配合南向政策,未來政府駐海外辦事處應成立專責機構,不但要提供當地經濟數據分析,讓民眾有資料可循,也要輔導並監督產業,才能保障消費者投資。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