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國情與趨勢研究

日期:2016/05/13

壹、德國的自然環境

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後,其領土約達35萬7,340平方公里,約為臺灣10倍大,南北之間直線最遠距離為876公里,東西之間距離640公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周圍有9個鄰國,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為鄰,南邊是瑞士及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及波蘭接壤。德國北邊面臨北海(Nordsee)及波羅地海(Ostsee),地勢由北向南漸漸升高,大致可分為北部低地、中部丘陵及南部山地。

德國境內山峰高度前三名為楚格峰(2,962公尺)、瓦茲曼峰(2,713公尺)及費爾德貝格峰(1,493公尺);河流長度前三名萊茵河(865公里)、易北河(700公里)及多瑙河(686公里);航運運河長度前三名為中部運河(321公里)、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269公里)及美茵-多瑙河(171公里);湖泊依據面積前三名博登湖(305平方公里)、穆立茨湖(110.3平方公里)及基姆湖(82平方公里);島嶼面積前三名為呂根島(930平方公里)、烏澤恩島(373平方公里)及費馬恩島(185平方公里)。

圖1:德國科隆附近的萊茵河,後方為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來源:網路資源)

德國屬於大陸型氣候,一年四季降雨量分布相當平均。西北部夏季不太熱,冬季亦不嚴寒,是為海洋性氣候之特徵。東部和東南部夏季氣溫較熱,冬季寒冷,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地區由於地勢升高,大陸性氣候特點愈趨明顯。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溫度在攝氏1.5度與負6度之間。盛夏為最熱月份(7-8月),平均溫度為18度至20度左右。由於中部為山區地形,各個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濕潤的大西洋季候風幾乎總是從西南和西北方向吹至山區,所以該區年降雨量可達2,000毫米,而在盆地低窪地及山地的東側,年降雨量減為500毫米。

圖2:德國與周邊鄰國關係(來源:網路資源)

 

貳、德國的人文與社會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原西德)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原東德)於1990年10月3日結束長達45年的分裂而統一,統一後德國延用原西德國名、國歌、國旗、貨幣、社會制度及法令規章等,中央政府於1999年9月1日自波昂遷至柏林。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至2014年底止德國人口計8,110萬人,其中德國人占91.2%,外國人占8.8%。種族以日耳曼人為主,德語為官方語文,另有外國移民,外國人中以土耳其人最多,其次分別為前南斯拉夫人、義大利人、希臘人等。

德國文化由歐洲主流知識份子及大眾思潮所塑造,包括宗教及世俗層面,由於德國作家及哲學家對西方文化發展的貢獻,德國在歷史上被稱作「詩人與思想家的國家」(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

德國各邦主管文化機構,德國境內有240座政府資助的戲院、數百個交響樂團、數千座博物館及10,361間圖書館,每年約9,100萬人次造訪德國博物館;至劇院觀賞歌劇約2,000萬人次;以及360萬人次聆聽交響樂團表演。德國國內則有3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

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國政府及多數民眾對經過資格審核的移民表示歡迎。英國廣播公司於2011年所做的全球民意調查顯示德國為正面���響力最高的國家。

圖3:德國熱鬧的啤酒狂歡節(來源:鳳凰網)

 

参、德國的政治與經濟

德國為民主憲政內閣制國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不過並無實權僅對外代表德國,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聯邦總統係由聯邦大會選舉出,聯邦大會係由德國聯邦國會(Bundestag)及各邦議會按照比例選出之代表組成, Joachim Gauck於2012年3月18日被選為德國新任總統 。

聯邦總理為最高行政首長,由下議院(Bundestag)國會議員選出,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自2005年11月22日起,德國聯邦總理為基民黨籍(CDU)的安琪拉-梅克爾女士(Angela Merkel)。目前德國主要政黨為基民黨(CDU)/基社黨(CSU)聯盟、社民黨(SPD)、自民黨(FDP)、綠黨及90聯盟(Bündnis 90/Grüne)、左派政黨(Linke Partei)、海盜黨〈Pirate〉。

圖4: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來源:聯合新聞網)

德國憲法為1949年所制訂的基本法(Grundgesetz)。德國立法機關為Bundestag及參議院Bundesrat兩個機構組成,Bundestag計有622國會議員,每4年由民眾直接選出,Bundesrat計有69名代表,係各邦政府之代表。

2013年12月17日起,德國聯邦政府由基民黨(CDU)/基社黨(CSU)與社民黨聯合組成,這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歷史上繼1966-1969年以及2005-2009年之後第三次由基民黨及基社黨領導的大聯合政府。

2014年德國經濟成長率1.6%,國內生產毛額2兆9,038億歐元,成長幅度不僅遠超過2012年的0.4%及2013年的0.1%,也高於過去十年之經濟成長平均值1.2%,顯示德國經濟不畏全球經濟環境艱困,在國內強勁需求支撐下,整體經濟情勢從年初動能充沛,經歷夏季動力減緩,直至年底才逐漸發展穩定。2014年第一至四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0.8%、-0.1%、+0.1%及+0.7%。

圖5:德國經濟成長率預估(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年德國對歐盟成員國出口共達6,573億歐元,自歐盟地區進口亦達5,999億歐元,分別較前一年成長5.4%及3.6%。至於深陷歐債危機之歐元成員國經濟景氣亦逐漸恢復,德國對歐元成員國出口不再繼續衰退,較前一年成長2.7%達4,142億歐元;自歐元成員國之進口也成長2.3%達4,114億歐元。至於歐盟內非歐元成員國,德國對其出口更大幅增加10.2%達2,431億歐元,自歐盟內非歐元成員國進口增幅6.6%達1,885億歐元。

歐洲仍是德國最大出口市場,比重高達68%,其中歐盟成員國占58%。其次為亞洲(17%)、美洲(12%)、非洲(2%)及大洋洲(0.8%)。且歐洲也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比重占71%,其次為亞洲(19%)、美洲(8%)、非洲(2%)及大洋洲(0.3%)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15年2月24日資料,2014年德國國家財政盈餘約達180億歐元,為兩德統一後不分聯邦及地方,財政首度皆出現盈餘,占國內生產毛額2兆9,038億之比例為0.6%,優於2012及2013兩年之0.1%。經濟景氣至2014年底前逐漸恢復好轉是為重要原因之一。至於各邦財政,繼2013年財政赤字達28億歐元後,2014年也轉虧為盈,金額達19億歐元。

2014年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9%,漲幅已連續第4年下降,過去3年來分別是+2.1%(2011年)、+2.0%(2012年)及+1.5%(2013年),但以2009年消費者物價漲幅0.3%創歷年來最低紀錄。其中以能源價格平均下降2.1%,為影響消費物價變化之最重要原因。倘不考慮能源價格,2014年德國消費物價較前一年上漲1.3%。

根據德國經濟顧問公司Ernst & Young資料,由於歐洲景氣未完全恢復、歐元匯率跌落、東歐地緣政治影響,再加上美國經濟景氣正值好轉,致使德國企業全球重要性大幅降低。2014年全球100大企業共有五家德國企業上榜,少於2013年的六家,國家排名居全球第四,前三名依序是美國、中國及英國。全球100大企業中歐洲企業家數也由2013年的33家減至28家。

圖6:WET全球競爭力報告,德國排名全球第五。(來源:中時電子報)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德國排名全球第五,僅次於瑞士、新加坡、美國及芬蘭。德國效率排名全球第九,創新則為全球第四,顯示德國國家競爭力強,是投資歐洲最佳選擇之一。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 Invest,以下簡稱GTAI)最新公佈之投資市場研究資料,德國受到海外投資人的青睞程度更勝於前,2015年迄今已推動1,199項新計畫,較2013年創下的最高紀錄再增加1/5,可望創造1萬6,000個就業機會,顯示德國雖然工資成本不低且賦稅中等,但整體投資環境較大部分國家優越深受青睞,另中國投資者之重要性首度超越美國。

德國聯邦政府2015年1月底公佈「2015年經濟情勢報告」,並以「投資德國及歐洲未來」為題,強調惟投資創新才是提高競爭力,維續德國及歐洲人民福祉,以及增進生活品質之關鍵。有鑒於此,德國聯邦政府未來將以加強國內民間及公共投資為主要施政目標。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Sigmar Gabriel表示,儘管過去一年來受到地緣政治動盪影響,但德國經濟仍然邁向復甦成長,在民間消費成長帶動下,2015年經濟可望成長1.5%。德國聯邦政府並預期,消費需求將因最低薪資、退休保險福利提高擴大等政策而繼續增強。此外,為持續鞏固成長,政府亦透過其他投資誘因,並打造適合創新及民間投資之良好環境。

圖7:德國工業堪稱藝術,汽車工業更是舉世聞名(來源:網路資源)

 

肆、德國的不動產交易

在德國,只要有房產,一般需繳納房產稅。房產稅是地方稅,有專門的《房產稅法》。計算方式相對簡單,是按“統一的徵稅值”乘以3.5%後,再乘以當地確定的稅率。在德國,用於出售的房地產,先要繳納評估價值1%至1.5%的不動產稅,房屋買賣時還要交3.5%的交易稅。

1.土地稅

基於土地漲價歸公的基本原理,並維護稅收正義的理念,德國對其境內占有土地的人設置了土地稅,法律依據為1973年《聯邦土地稅法》及其修定。

購房後,德國房屋所有人需繳納土地稅,稅率與房屋大小​​、土地價值、房屋價值相關。在土地稅稅率上,按照地產的種類各有不同,如聯邦統一稅率對農業生產用地為6‰,對建築用地為2.6‰至3.5‰,但是德國各市鎮仍有較大的土地稅調控空間,可以制定適合的稅率。

德國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繳納不動產稅,只需要繳納宅基地土地稅,佔有土地的人必須繳納土地稅。

2.土地交易稅

土地交易稅作為一種特別流轉稅,屬於財政交易稅範疇。納稅主體為土地轉讓方與受讓方,征稅對象為德國境內地產的轉讓交易。計稅依據一般為交易價格,若交易價格不存在或無法確定,則應按照德國資產評估法的相關規定以地產評估值為基準,一般為市場價值的60%至80%。

為鼓勵居民擁有自己的住宅所有權,並打擊炒房者的投機行為,德國政府多次調整土地交易稅稅率,2010年土地交易稅的普通稅率為3.5%至5%,土地所在州政府可以具體確定適用稅率,如柏林和漢堡的稅率為4.5%。

3.遺產稅與贈與稅

遺產稅和贈產稅的納稅人為繼承人和受贈人,課稅對象為所繼承或受贈的財產價額,除了扣除法律規定的項目外,例如債務、喪葬費用以及其他基礎扣除額,將按照遺產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的不同,實行不同的全額累計稅率,當前最高稅率為50%。

4.差價盈利稅

德國政府將稅收措施作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基本手段。如果房地產的投機商在不動產買賣交易中獲得盈利,則需要繳納15%的差價盈利稅。

另外自2009年1月1日起,德國政府對投資者的房租收入征收25%的資本利得稅。通過設立這些稅種,大大增加了房地產投機商的投資成本,壓縮了炒房者進行“低買高賣”的盈利空間,也抑制了德國居民可能存在的非理性投資買房需求。

5.所得稅

自有房屋的出租除繳納不動產稅外,租金收入要繳納個人所得稅,2009年後統一為25%的資本利得稅。 此外,對於房地產交易所得課稅情形,如下表:

備註:按德國法律,對於房價、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地產商和房東甚至會因所構成的違法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伍、主要城市概況

首都柏林為德國最大城市,人口約360萬人,柏林是德國政治中心及文化中心,其他超過100萬人口城市尚有漢堡(177萬人)、慕尼黑(136萬人)及科隆(約100萬人)等。德國介於50-100萬人口之城市依序為Frankfurt(法蘭克福)市67萬人、Stuttgart(斯圖加)市60萬人、Düsseldorf(杜塞道夫)市59萬人、Dortmund市58萬人、Essen(愛森)市58萬人、Bremen(布萊梅)市55萬人、Hannover(漢諾威)市52萬人、Leipzig(萊比錫)市52萬人、Dresden(德勒斯登)市52萬人及Nürnberg(紐倫堡)市50萬人。漢堡係德國第一大商港,也是亞洲各國商品輸往歐洲主要港口之一,漢堡也是北德地區之商業中心,布萊梅則為北德地區另一重要港口。位於中部地區之科隆及杜塞道夫為魯爾工業區主要大城,工商業發達,亦是商展重鎮。法蘭克福是歐洲航空重要樞紐,也是歐洲重要之金融中心,設有歐洲中央銀行,慕尼黑位於德國東南部,與位於西南部之斯圖加同為德國南部之工商重鎮。

圖8:德國16六聯邦區域劃分圖(來源:網路資源)

 

柏林

柏林(德語:Berlin)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布蘭登堡邦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柏林也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布萊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邦。

柏林是歐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積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布蘭登堡都會區的中心,有來自超過190個國家的5百萬人口。地理上位於歐洲平原,受溫帶季節性氣候影響。城市周圍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園、花園、河流和湖泊組成。

柏林無論是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科學上講都稱的上是世界級城市。該市經濟主要基於服務業,包括多種多樣的創造性產業、傳媒集團、議會舉辦地點。柏林扮演歐洲大陸上航空與鐵路運輸交通樞紐的角色,同時它也是歐盟內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產業包括信息技術、製藥、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學電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會區有知名大學、研究院、體育賽事、管弦樂隊、博物館和知名人士。城市的歷史遺存使該市成為國際電影產品的交流中心。該市在節日活動、建築的多樣化、夜生活、當代藝術、公共運輸網絡以及高質量生活方面得到廣泛認可。柏林已經發展成一個全球焦點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現代精神的年輕人和藝術家而聞名。

圖9:柏林市區現今繁榮的市街(來源:網路資源)

漢堡

漢堡(德語: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作為城邦,其行政級別等同於一個完整的聯邦州,有其邦議會和邦立法委員會。漢堡是德國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歐盟的第七大城市。漢堡市處於歐洲的中心,也是漢堡城市群的中心,其本身又是港口城市,所以漢堡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意義重大。

漢堡幾個世紀以來最突出的經濟基礎是它的港口,排名歐洲第二、世界第九,2004年吞吐量是700萬個貨櫃、1.15億噸貨物,因此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

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漢堡交通十分發達,市內河道縱橫,有1500多座橋樑。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地下隧道。距離北海有110多公里。這天然的港口延伸到整個寬闊的易北河,港口主要分布在南岸,對面是城區聖堡利和阿拖納。港口北距易北河口120餘公里,航道水深13—16米,大型海輪可直達。有300多等航線和世界各主要港口聯繫。貨物吞吐量6,310.36萬噸(1980年)。港區設占地16.2平方公里的「自由港」,主要經營轉口貿易。國際貿易也是該市擁有大量領事館的原因。

圖10:漢堡港為歐洲第二大港(來源:大紀元)

慕尼黑

慕尼黑(德文: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邦的首府。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

巴伐利亞是德國最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第一大邦,而慕尼黑則為其首府。因此,慕尼黑不僅是一個美輪美奐的文藝之都,也是德國的工商業大城。此外,慕尼黑在學術與體育方面也擁有傲人的崇高地位,可說是德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城市之一。

除了德國國人喜歡慕尼黑外,就連遊客也很喜歡慕尼黑,主要是因為慕尼黑的地理位置相當的優越。慕尼黑位於前往阿爾卑斯山山脈的出發點上,也是從德國到奧地利與義大利的門戶,種種的原因交雜之下,便使得慕尼黑成為了德國最值得一逛的城市之一,而慕尼黑一年四季的旅遊也都稱得上是旺季。 慕尼黑最吸引遊客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慕尼黑啤酒節外,德國職業足球隊—拜揚慕尼黑隊、BMW車種、阿爾卑斯山下的小木屋等,都是最吸引遊客到此一遊的原因。

圖11:每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慶典(來源:中新網)

科隆

科隆(德語:K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紀科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會中心和藝術知識中心。科隆在二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築遺產以及許多重要的國際性活動而聞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過十萬,在德國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數今天超過一百萬。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哥德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科隆的主要標誌,非官方象徵。43%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戰從東德湧來的大量難民,羅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數。

科隆位於歐洲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要道與萊茵河的交叉口上。萊茵河是歐洲南北交通的一條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國鐵路交通最繁忙的樞紐。它的內河港口是歐洲最重要的內河港口之一。

科隆是科隆香水或古龍水的發源地,也是德國最大的大學城之一。市內共有85,183名入冊的大學生,占市民總數的8.5%。科隆的外國人數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內有175,515名外國籍居民,占市民總數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國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長的多文化熔爐的傳統。科隆人素來以開放、自由和寬容著稱。

圖12:科隆夜景,右面是著名的科隆大教堂。(來源:維基百科)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正式全名為美茵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以便與位於德國東部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區別。法蘭克福位於德國西部的黑森邦,是萊茵水系美茵河岸的大城,也是德國中部與西南各邦人口最多的城市。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國際機場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法蘭克福因此成為進出歐洲的重要門戶。

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他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法蘭克福大學即以歌德之名為大學命名,德國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歌德學院」致力於德語教學。歌德在德語文化世界具備國粹瑰寶的地位,讓法蘭克福這座城市始終散發著與有榮焉的光彩。

法蘭克福實質上為德國及歐盟的經濟首都,是德國聯邦銀行(德國央行)及歐洲中央銀行的所在地。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經營德國80%以上的股票,多家大型商業銀行總部也設立在此,是德國最重要的證券交易與國際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掌握了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鉅大財富,遂有「美茵河畔曼哈頓」之戲稱("Main"hattan 或 Manhattan am Main)。

圖13:美茵河上,入夜的法蘭克福(來源:維基百科)

 

陸、投資相關法規及程序

德國公司法對本國人及外國人設立公司採取平等待遇,因此,外國企業可與德國人同樣開辦及經營公司。但是,德國外國人法規定,外國公民在德國工作與生活需要取得居留許可,臺灣企業在德國設立公司時,必須考慮到居留許可的問題。

在投資獎勵措施上,德國政府為加速開發德東地區,積極鼓勵廠商前往投資,藉以降低失業率,並繁榮德東,對於赴德東投資者提供投資現金補助、僱用失業勞工薪資補助、優惠貸款利率等多項投資獎勵措施。

在德國成立公司,其步驟分為:1、選擇公司型態;2、商業登記簿登記(Handelsregister);3、營業登記(Gewerbeanmeldung),德國公司型態大致可分為三類:代表處、人合公司(例如無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及資合公司(例如有限公司、迷你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兩合公司及有限公司與兩合公司之組合)等。

人合公司的主要特點不在於出資,而是合夥人做出個人承諾,合夥人投入個人努力,對公司有個人承諾,成立一家人合公司需要至少兩名合夥人,合夥人對人合公司的債務通常負有無限的個人責任,成立人合公司無最低資本要求。資合公司則為以資本型態之公司,股東僅承擔其出資額之責任。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德國聯邦外貿暨投資署(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及各邦經濟廳暨各大城市均設有吸引投資招商機構,如經濟促進會(Wirtschaftsfoerderung),另各地區之工商會IHK (Industrie-und Handelskammer)亦提供協助在該地投資所需之相關資訊及服務。

德國經濟整體實力的增強已需要重新考慮調整該地區更高的激勵政策。德國東部地區,除了柏林和萊比錫,到2017年底可以得到高達15%的投資補助,在此之後可得到10%的補助直至2020年底。

在靠近波蘭邊境的德國東部地區,整個階段的最高投資補助可達20%。此外中小企業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優惠補貼, 中型企業可額外獲得10%,而小型企業可額外獲得20%。因此一個在波蘭邊境的小型企業最多能獲得40%的整體投資補助。首先由經歐盟批准,之後再返回到聯邦和州政府一層進一步批准。以此作為一種機制,將促進新的投資進入德國經濟結構較弱的地區,從而實現均衡德國經濟條件和基礎設施標準的長期目標。

在德國西部地區,經濟實力較強的地區比如漢堡和巴登 - 符騰堡州將不會得到任何投資激勵,該地區只有某些部分能獲得10%的補貼。

補貼額客

 

小型企業

中型企業

大型企業

A級區

50%

40%

30%

A級區轉型

50%至2010年止

40%自2011年始

40%至2010年止

30%自2011年始

30%迄2010年止

20%自2011年始

C級區

35%

25%

15%

D級區

20%

10%

上限20萬歐元

C/D級區

35% / 20%

25% / 10%

15%/上限20萬歐元

資料來源: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

 

柒、外商現況與投資機會

近來,德國積極對外招商,吸引外資到德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以消弭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因此,上自聯邦層級的Germany Trade and Invest GmbH(德國貿易暨投資促進中心)及DIHK(工商總會),下至各邦經濟促進會均積極對外招商,尤其德東地區,德國政府為吸引廠商前往德東,提供各式投資補助、津貼及低利貸款,至於德西地區則鮮有優惠措施。德國政府對外國廠商並無特別限制,外資企業可在德國從事各行各業。2014年德國就業市場繼續朝向正面發展,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全年平均就業人口約達4,260萬,較2013年新增37萬2,000人,增幅0.9%。不僅較2013新增24萬7,000人(增幅0.6%),且已連續第八年再創就業人數新高。為持續創造新就業機會,改善失業情況,德國政府歡迎外商到德國投資。

(一)外商在當地經營現況

根據德國中央銀行2015年4月公布的統計數據,2012年外資企業在德國投資金額為8,268億2,600萬歐元。荷蘭是德國最大投資來源國,其次依序為盧森堡、美國、法國、英國、瑞士、義大利、奧地利、日本、瑞典、丹麥、比利時、西班牙、愛爾蘭及芬蘭。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 UNCTAD )統計,2014年已開發國家FDI流入量下降了14%,約為5,110億美元。歐盟FDI流入量逐漸復甦,達到2,67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13%,但僅相當於2007年峰值的三分之一。流入德國的FDI出現負增長,為負21億美元。德國FDI流入量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跨國公司內部借貸流向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德國是一個既安全又有經濟效益的投資寶地。過去的十年中,外國直接投資翻了一倍,達到了超過5,550億歐元的金額。目前已有5萬5千多家外國企業落戶德國,擁有員工300多萬。

德國GTAI專家Achim Hartig表示,德國是投資人心目中在歐洲的安全避風港,且是工業國家中成長最快的市場。迄今流入德國經濟之金額已達32億歐元。此外,德國本地基礎建設良好,位居中歐之地理位置適中,且具有優質專業人才並重視研發,皆是做為理想投資地之重要原因。專家表示,企業及金融服務產業尤為外國企業所重視,資通訊技術及軟體部門也相當受到市場青睞。

最重要的新建投資項目來源國分別是美國、瑞士和荷蘭。美國及瑞士各計有168及130項投資計畫。信息和通訊技術、銀行和商務服務業等領域吸引的投資人最多。汽車、機械和設備製造、食品和化工工業同樣也是投資者青睞的行業。

德國企業也對歐洲投資人極具吸引力,超過半數以上投資者來自歐洲鄰國及本土。鑒於德國國內景氣良好,南歐企業亦對其深感興趣,希望藉此彌埔因國內市場衰退帶來之負面影響。至於亞洲投資者,則多看重德國技術及地點環境等投資優勢。

根據GTAI資料,德國各邦中,巴登玉騰堡邦為外國投資者首選,其次為北萊茵斯威伐倫及黑森兩邦,首都柏林名列第4。

另根據GTAI統計,489件德國企業被外資併購案中,以美國114件最多,其次為英國(58件)及瑞士(44件)。

過往,德國的外資企業來主要來自歐盟以及歐盟以外的其餘歐洲國家,然而,近來非歐洲國家的直接投資額連年增長,尤其是亞洲投資項目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德國對於中國來說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創投資地。

(二) 台商在當地經營現況

依據GTAI(Germany Trade And Investment)資料,目前在德國約有325家臺灣廠商,雇用人數超過3,000人,重要產業包括商用機器、消費性電子產品、通訊科技等。惟我臺商會之估計,在德臺商約有250家。兩者估計差異主要原因是部分臺資之在德公司早已在地化,公司幹部及員工均為德國人,並且沒有參加我臺商會任何活動。

臺商分布以杜塞道夫所在的北萊茵威斯伐利亞邦最多,其他分散於漢堡、慕尼黑、法蘭克福、斯圖佳等地區。德國各地共有德北、德中、德南、德東及德西臺灣廠商聯誼會,並聯合成立全德國臺灣商會,不定期舉辦各種研討會及聯誼活動,以加強彼此間聯繫及交換資訊。以下為臺商在德國投資情形:

1.臺灣資訊業、軟體業及智慧型手機在德國頗受歡迎

臺商資訊業與軟體業已在德國打開品牌市場,因品質優異,在德國等歐洲國家市場穩定成長。除了宏碁(Acer)、微星(MSI)、天翰(Aiptek)、華碩(Asus)、明基(BenQ)、友訊(D-Link)、昆盈(Genius)、宇達電通(Mio)、創見(Transcend)等公司外,以電腦遊戲軟體為主的曜越(Thermaltake)公司近年來在德國亦非常受到歡迎。另臺灣智慧型手機hTC在德國各大通訊門市都可看到,與國際知名品牌如iPhone及Samsung等世界大廠相互較勁。

2.臺德產業合作更緊密

臺、德產業間合作緊密,德商在臺從事化學、機械、金融、通訊、物流、生物技術醫藥、半導體、綠能及面板等產業,除Allianz集團、應薄、默克、創浦、英華威、飛斯妥、羅德史瓦茲、德固薩、拜耳、皕德、Thyssenkrupp集團、漢高(Henkel KGaA)、曼茲自動化公司及DHL等已在臺投資外,工研院與德國ExtraEnergy合作,建立電動車電池共通介面與安全標準,德國默克化學製藥與生技中心共同宣佈在臺灣建立亞洲技術訓練中心,西門子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協助業界開發高階工具機,阿托科技公司(ATOTECH)進駐高雄縣環保科技園區,並成立研發中心。

臺灣在德國投資先前有光紅建聖公司併購英飛凌公司光通訊單纖雙向事業部、KHS功學社公司併購Hohner樂器製造廠、新光合纖併購德國LOFO公司取得面板產業TAC模製作技術、上銀科技公司併購Holzer公司、復盛工業集團收購德國空氣壓縮機廠ALMIG,以及2013年友嘉集團以40億臺幣收購德國Hessapp,Hüller Hille,MODUL,VDF-BOEHRINGER,WITAIG & FRANK,2014年旭泓全球光電收購德國Aleo太陽能公司等案。

3.臺灣海、空運業者長期深耕德國

在海運運輸上,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萬海等公司群聚於德國漢堡港,對該港貨運量有舉足輕重之貢獻。中華航空公司及長榮航空公司在德國經營已久,華航公司除貨機外,亦提供臺灣與德國法蘭克福每週5班直航班機服務,方便旅客往返臺、德兩國從事商旅或旅遊活動,而長榮航空則以航空貨運為主要經營業務,其德國分公司亦出售客運機票。

 

 捌、重大利多消息與發展

德國房地產熱潮

【工商時報2014年04月13日】德國民眾過去素有買房不如租房的傳統。不過,受歐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加上歐元區經濟不確定升高,德國人正逐漸改變這樣想法,也進而帶動德國房地產熱潮不斷攀升。

在德國第5大城市法蘭克福的Westend,史蒂格沃德(Michael Stegerwald)販售廚房用具已有20年。不過去年他的生意好到應接不暇。

他表示,「我們在此的情況非常特殊。購屋的民眾突然增多」,他解釋買了房後,自然少不了添購廚具。

Westend是法蘭克福最昂貴的居住地區。根據不動產研究機構BulwienGesa資料顯示,自2011到2013年,Westend房價飛漲近4分之1至每平方公尺6千歐元。(1平方公尺約為0.3025坪)。至於法蘭克福房價則上漲18%至每平方公尺4千歐元。

買不如租觀念 漸轉變

目前在法蘭克福購買一間約100平方公尺的公寓,平均房價為40萬歐元。至於2011年其平均房價為34萬歐元。

法蘭克福的房市熱潮,其實只是近年來德國各大都市房地產火紅的縮影。在柏林,過去兩年房價上漲14%至每平方公尺3,700歐元。

身為歐元區經濟火車頭的德國,向來以租屋文化著稱。但隨著利率降至低點,以及受到歐元區經濟與財政雙危機導致不確定性升高下,該文化正在緩慢改變。

史蒂格沃德表示,「『混凝土黃金』一詞在最近相當流行」。德國民眾自2012年起把房地產形容為「混凝土黃金」,意指它比真正黃金更為值錢。

史蒂格沃德解釋,德國民眾並不真的想要擁有一間房子,只不過由於放在銀行的存款沒有利息,迫使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購屋。

歐洲央行過去為刺激歐洲經濟,將基準利率降至0.25%,此舉卻招致德國民眾的抱怨,指責這是懲罰一向有儲蓄習慣的德國民眾。不過這也使得獲得大量流動性的銀行,可用10年期固定利率,貸款給那些想要買房的民眾。

微薄的存款利息,加上至今通膨依然處在低位,吸引德國民眾相繼進入房市置產,也帶動德國房價快速上漲。過去5年德國平均房價飆升31%,至於在首都,房價漲幅更高達42%。

房地產榮景還促使德國城市人口大幅增長。自2000年以來,法蘭克福的人口已經增長8%,達到67.9萬人。

亞洲富豪置產 助漲房價

曾在1970年代搬到郊區的年輕家庭,已經逐漸回流到大都市,加上單身族與高收入夫妻對買房需求大增,以及海外投資者,特別是亞洲富豪來此置產,都讓德國房地產火紅到不行。

專門經營高檔廚房用具商店的柯洛(Ralf Kroh)指稱,當他在2000年開店時,他的客戶約有9城市德國民眾,如今將近半數是外國人。他還回憶10年前,法蘭克福一到傍晚就陷入一片死寂,如今情況卻大有改觀。

為迎合海外投資者,特別是亞洲富豪前來德國投資房產,1項位於Gallus的房市發展計畫Skyline Boulevard的官網,就提供中文、英文與德文等3種語言。

德國:歐洲房地產投資市場上的最大黑馬

【大紀元2014年09月03日訊】德國以前從來都不是房地產投資的福地,因為這裡的房價漲幅太低,連通貨膨脹率都趕不上。但是托歐元危機的「福」,德國現在成為歐洲房地產投資市場上那匹最黑的馬,房價連年看漲。

近兩年,德國房價每年上漲5%。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預計,今明兩年房價將繼續上漲,幅度分別為4.5%和4%。這和中國房價當年動不動就一年上漲10%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微不足道,但德國人腦子裡的標準不一樣,他們的目光不會投向中國,而是回望1977年至2007年,這30年間德國平均房價僅上漲了60%,每年連2%都不到。而現在,卻連續兩年達到4%以上,翻了一番還不止,自然讓人無法淡定。

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來自大城市。著名統計網站Statista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以來,在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法蘭克福、斯圖加特、杜塞爾多夫這些大城市的公寓價格平均增幅超過四分之一,柏林地區的房價更是上漲了30%。

如果和2007年相比的話,按照《焦點》雜誌報導,柏林眼下的房價就比七年前貴了73%。



  • 相關關鍵字: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