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M平方觀點:中國結構性問題解析及全球經濟影響

日期:2023/12/21

中國長年倚靠房地產、投資帶動經濟成長,如此的經濟增長模式也替中國帶來了長期的結構性隱憂。就像積累已久的隱疾,在根治的過程中,必定會伴隨一些副作用,近期的房市疲軟,理財商品暴雷危機其實都逐一透露了中國長期以來的結構問題。本篇文章將解構中國內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中國經濟疲軟對於全球的外溢影響。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下,中國當局主導了大量的基建投資計畫,也放鬆了貨幣環境,冀能透過增加投資動能而推升經濟成長。然上述的作為卻也是導致中國四大結構性問題主要因素。中國大量的基建計畫超越經濟發展所需,形成了過量基建;在財政刺激和央行放水下,房地產快速擴張、供過於求,堆積了海量房屋庫存;並且在過量基建的背景下,企業對鋼鐵、水泥等需求前景過度樂觀,形成過度投資,進一步導致產能過剩;同一時期中國企業融資增量也飆升,大量資金沉澱在效率不彰的企業部門;地方政府也大量運用短期、高成本的資金,來撬動長期、且難以回本的基建項目,整體金融體系的風險不易識別,公部門與私部門的槓桿率快速上行。整體而言,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倚賴投資,GDP 中以資本形成為主要貢獻也反映了中國基建過多、產能過剩、庫存過多、槓桿過高的結構性問題。

2015 年中國股災後,當局重新審視經濟的長期隱憂,於 2015 年底開啟了長達 7 年以上的結構調整之路。中國於2015 年底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方向,明確了 2016 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包含透過一帶一路計畫新增需求以去產能,以棚改貨幣化轉換新住房需求來消耗庫存,針對國企、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加強資金監管以達成槓桿去化等政策方針。

近期的房企違約事件與理財商品風波其實都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荊棘路。如今年 8 月爆出以「中植系」集團為代表的理財產品違約風波,多數的投資組合都存在房企的股票和債券及城投債券的曝險,正是中國結構性問題所衍生出來的兩大風險領域。

 

在上述的政策中,打擊住房供給側為中國結構性調整的手段之一,再加上 2021-2023 年間住房需求的惡化,許多大型房企面臨流動性危機,房企的股票與債券出現兌付問題;另一方面的城投債也隨房市需求及地產開發商金流的惡化,使土地價值和賣地收入下降,導致城投公司現金流和再融資能力出現問題,城投債償付問題浮出水面。

 

然有幸中國居民資產配置中仍以實體資產為主要組成,理財產品的風險可控;而在對海外的外溢影響中,城投債的海外投資人佔比僅約 1%,金融風險外溢的程度仍相對低,但近期違約兌付的事件也反映了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其於調整過程中的必經之途。

備註:城投債是指中國地方政府的一種融資方式,主要用於城市基礎建設等投資目的所發行,投資公司通常也透過城投債投資房產與基建項目。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