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提升國際化大都市開放新高度

日期:2016/03/16

【新浪新聞】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繼續推動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支持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呼聲很高。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建議,把「支持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培育壯大城市群的戰略舉措來著重部署。
作為西南特大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成都正在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的核心節點、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紐帶,成都是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內陸開放的前沿陣地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依託。
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成都也抓住國家機遇,在交通領域實施了包括提升蓉歐快鐵、蓉歐直飛航線等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為融入國家戰略開足馬力。
而所有改革的目的是希望為這座經濟總量位居西部第一的副省級城市,找到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使其由「西部內陸城市」轉型為「向西開放的國家門戶」,繼而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奠定交通「生命線」支撐。
下一站,國際交通樞紐
聽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來自成都的代表委員顯得非常興奮,區域經濟的布局和逐步展開的藍圖,將為成都提供更加難得的歷史機遇。而多位代表委員稱,成都要奮蹄前行,緊跟國家前進的腳步。
全國政協委員李鈾表示,成都區位優勢突出,是連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樞紐和「向西開放」的戰略前沿。「蓉歐+」戰略的實施,更是加速了成都融入「一帶一路」的進程。
眼下,成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近日,成都發佈了「國際化城市建設2025規劃」。在這份規劃中,成都找到了通向國際化大都市目標的5大著力點,這其中就包括:建設具有通達全球能力的內陸開放門戶城市、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亞洲內陸綜合性經濟中心城市、具有高度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具有一定帶動引領作用的國際創新型城市、具有較優城市生態環境和多元包容性的國際生態宜居城市等,為的就是要主動融入世界城市網路體系。
其中,「通達全球能力的內陸開放門戶城市」是最重要的著力點。實際上,這並不難理解:沒有「通達全球」的能力,就沒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可能。所以,自2012年起,成都便提出「交通先行」戰略,建設西部交通綜合樞紐。
目前,成都國際(地區)航線已經達到85條,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萬人次,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是中國內地「航空第四城」;同時,成都還是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我國第四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執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城市;啟動實施「蓉歐+」戰略,青白江鐵路中心站提升為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至深圳、廈門、寧波、昆明「蓉歐+」貨運班列開通運營,加快打造貫通歐亞、通江達海的「一帶一路」大走廊。
按照最新的規劃,到2020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旅客吞吐量將直逼9000萬人次。此外,成都還將對接國家中心城市標準,編製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加速推進建設國家西部高鐵樞紐和地鐵城市,構建成都對外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高速鐵路運輸網路。有力促進成都並帶動西南地區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這些規劃也反映在了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議案提案中。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李鈾就向大會提交了系列提案——聚焦高鐵建設。「建議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加大對四川鐵路建設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快打通出川高鐵通道,將成都建設成為國家重要『高鐵樞紐城市』。」李鈾說,支持以成都為起點的出川高速鐵路項目建設,將多條出川鐵路通道項目納入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加快前期工作促進出川高鐵項目早日開工,啟動四川向西鐵路通道項目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羅霞也建議,應發揮交通運輸在成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在羅霞看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是重要集成中心,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發展生產、布局產業、促進投資和融入全球的經濟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也為成都設立內陸自由貿易區奠定了交通基礎。羅霞希望相關部委進一步支持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建設。
令人興奮的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成都的高鐵規劃和建設,嵌入了這樣一張高鐵網路,也必將得益於這樣一張高鐵網路。
不過,成都要做的遠不止於此。
交通樞紐的功能,意味著對外的聯通,也意味著內部的暢通。一座擁堵的城市,國際化水平將大打折扣,因為那意味著經濟效率的損失和社會成本的高昂。軌道交通的發展,是解決特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必由之路。為此,成都計劃在2016年新開工建設5條線6個項目,在建里程376公里;未來5年,將以每年投運兩條線路的速度擴大;到2020年,成都地鐵建設及運營里程將超過650公里。
地鐵城市和高鐵城市建設一樣,將極大地推動成都的國際化進程。而它們都屬於中國戰略的一部分。
當一個城市的目標,嚴絲合縫地嵌入這個國家的戰略,也就意味著國家的戰略,為城市的目標提供了堅定支撐和強大動力。成都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應當更有信心。
全域開放
一座城市「轉型升級」的關鍵,在於優化城市各種要素的有效配置。
基礎設施的優化,將促進成都樞紐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區域綜合交通的樞紐,成都將在建設中發揮先導作用,形成領先西部、通達全國、聯接世界的交通優勢。交通樞紐帶來了人流量,有了人流量,就意味著開放的經濟市場與無限的商機。
現在,開放不再只是沿海地區的「專屬」,而隨著全面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中西部地區作為中國發展最大的迴旋餘地,發展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
由此,成都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事實上,從本質上來講,這個目標就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種高級形式。
國際化大都市往往有著高度發達的第三產業,有著強大的綜合服務功能,能夠輻射帶動區域發展。而成都在這方面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既是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西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也正在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已先後簽約引進京東方、德州儀器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去年電子信息製造業業務收入2600億元、軟體業務收入2050億元。在先進位造業方面,基本建成千億汽車製造業基地,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軌道交通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0億元;引進了格力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白色家電、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產業加快聚集。同時,依託製造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顯然,發展開放型的產業體系,不斷加深國際分工參與度,正在拓展著成都的經濟輻射半徑,也正在促進全球優質資源集聚和高端產業的集群,培育並形成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高地效應」。
近年來,外向型經濟發展使成都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目前成都與全球223個國家城市有直接的經貿往來,與69個國際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20多個城市在成都設立了經貿代表職務和旅遊代表職務。空港方面,85條航線覆蓋全球164個城市,成都國際空港的地位不容動搖。
在全方位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下,成都由內陸走向門戶、由後方走向前沿。國家開放型經濟戰略的調整提升了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為成都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
在開放的問題上,成都先行先試實踐探索的「全域開放」,就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案例參考。
全域開放,就是要打破傳統意義上地理區域、業態層次的限制,以更加開放與自信的姿態,優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的配置,創造出新的發展優勢。
全域開放為成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技術、資本與人才聚集成為成都經濟穩增長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活力。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達到268家,外國政府獲批在成都設立領事機構達15個。
作為成都五大興市戰略之一,全域開放回答了「怎樣建設成都」這一重大問題。如今,全域開放進入新階段,需要回答的是「成都怎樣建好國際化」,因為成都在國際化道路上留下鮮明的足跡,成都已經零距離接軌世界。現在更多考量的是如何進一步激發全域開放動力,讓成都國際化行穩致遠。
在「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的新形勢下,成都牢牢把握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機遇,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為引領,深入實施「全域開放」戰略,全方位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加快匯聚經濟發展資源,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