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為導向的東協經濟政策

日期:2017/08/18

東協創始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融入了繁榮的東亞經濟生態系統,利用全球貿易擴大帶來的優勢(也幫助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雖然菲律賓的發展受到內部政治動亂的阻撓,但是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在一九八○年代都出現了經濟快速成長。從一九八○至一九九○年,東協五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6.1%,其中印尼達到6.6%,馬來西亞6.2%,新加坡7.6%,以及泰國7.7%。(遺憾的是,菲律賓在這個時期的經濟成長率僅為2.1%。)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馬哈地成為馬來西亞總理,他掌握了時代精神,實施「向東看」政策。現在每個人都認為馬來西亞有了比大多數其他開發中國家更好的發展。在馬來西亞實施「向東看」的政策同時,馬來西亞在過去二十年間也有了最快速的發展。

在東協與東亞經濟生態系統逐步合為一體的過程中,這個區域的氛圍也發生了變化。從一九四○年代二戰爆發,到一九七九年的中越戰爭,這四十年間此地區一直是衝突不斷。本來,這種戰爭和衝突的持續模式應該算是合乎常規。但是,脫離常規的情況發生了。經濟成長代替了戰爭。

當初,東協創始五國原本是有可能決定不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生態系統。一九七○和八○年代,五個東協創始國都是77 國集團(G77)的成員,該組織是由開發中國家所成立的。其核心思想是反資本主義和反自由市場,對外投資是被唾棄。

新加坡很早就做出違逆第三世界潮流的大膽決定,並且在早期便獲得成功,這對其東協鄰國有激勵的作用。新加坡支持對外投資和出口的政策很快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收益。新加坡經濟穩步成長,在一九七○年代和八○年代維持平均8%的成長率。這或許能解釋,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痛苦地脫離馬來西亞後,儘管馬來西亞不斷譴責新加坡,卻仍然決定效法新加坡的政策。馬來西亞的公務人員所做過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完全複製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編製的《為什麼你應該在新加坡投資》。結果,外資也流入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外資直接從一九七○年的九千四百萬美元,成長到一九九○年的二十六億美元。在新加坡,外資流入從一九七○年的九千三百萬美元,成長到一九九○年的五十六億美元。到一九九○年,外來直接投資占馬來西亞GDP的23%,新加坡則達到83%。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