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需要接地氣 更何況新南向

日期:2017/09/16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相對後發的國家或者地區,「慢生活」甚至還是一種傳統,這一傳統自然而然地會蔓延到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和運作方式中,而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思維模式與生活方式都是如此,這跟當今「中國速度」是有很大的差距,用「中國速度」來跟東南亞國家搞「一帶一路」需要磨合與包容。

以及,某些地方因為道路不通而造成豐饒的物產無法運送到外面的市場,最緊迫的需要是能夠建成通暢的貨運通道,使其農產品、礦產品都能走出深山和雨林,進而賺取經濟上的回報。也就是說,需要產業道路而非高鐵,因而,顯示出某些地方對於高鐵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

 

 

又比如,中國高鐵在印尼的宣傳活動上,文宣除了中文版和英文版之外,竟然沒有提供印尼文版,宣傳效果可想而知。甚至,作者自己的親身觀察表示,雖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當地友人都知道「一帶一路」是由中國大陸提出來的,但當具體提到「一帶一路」中深度層次的內容時,就只有搖頭表示不清楚了。

 

這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一帶一路」真的還不夠接地氣。所以,落地生根最直接的考慮,就是如何滿足當地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

簡言之,在推行「一帶一路」過程中,如果缺少對於理解東南亞國家的思維方式、文化傳統、法律規範、生活習慣以及生產方式等等不同面向的瞭解和認知,「一帶一路」便很難以接地氣的方式,走入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心裡。

反觀,回到台灣來看,蔡政府推行「新南向」是為了避開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替台灣走出一條新路。然而,明眼人一看也清楚,新南向18國當中有16國與一帶一路完全重疊,又再加上兩岸關係目前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東南亞國家會怎麼選擇?只能說新南向的路途會走得很辛苦,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新「難」向。

雖說東南亞國家普遍的趨勢是跟拜「一帶一路」的浪潮,這意味著新南向的路途會很艱辛,然而,以台灣本身的優勢與特色還是能夠走出去,我們所該認真思考的是,「如何滿足當地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若能找到對的方向、互補的需求,就能夠自然而然的產生接地氣,也就能夠在東南亞國家中落地生根,跳脫出「一帶一路」的限縮。也唯有如此,才是真正貫徹新南向,讓台灣走出去。

簡而言之,連一帶一路都需要搞接地氣,並且希冀往落地生根的方向前進,同樣的,台灣所推行的「新南向」戰略不也應該是如此嗎?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