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金飾名揚海外

日期:2015/07/20

【東方網】馬來西亞金飾看俏,出口量驚人,每週出口至全球最大的迪拜黃金貿易中心高達500公斤,每個月生產2000公斤,佔中東黃金首飾市場的60%。
根據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的數據顯示,于2010年我國共出口55億5000萬令吉的珠寶。
馬來西亞金鑽珠寶商工會聯合總會會務顧問陳偉華、威省金銀飾品商業公會兼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總務謝扶佑一起接受《東方日報》訪問,分析我國黃金首飾市場的起起落落。
在談及我國金飾進軍中東市場的原由,陳偉華說,我國早在1984年就開始小規模的進入中東市場,當時吉蘭丹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聖,金商就托穆斯林公務員將黃金穿戴到麥加,當時麥加穆斯林見狀而要求轉讓,公務員就陸陸續續的將黃金首飾轉手賣給中東人。
中東需求量驚人
他說,當時的公務員從中賺取傭金,而金商也不擔心他們的落跑,所以雙方繼續合作。隨後阿拉伯國家的人民知道馬來西亞有生產黃金首飾後,就派人前來接洽。
「惟當時他們無從尋找,隻到了新加坡拿貨,由于需求量驚人,新加坡也無法滿足需求,就要求檳城的金商提供貨源。隨後檳城金商廠家也直接在新加坡開設分店,大派名片,並成功在90年代初期,大馬黃金首飾排除中介,直接進入中東市場。」
此外,謝扶佑說,中東因爲實施伊斯蘭斷肢法,以緻當地治安良好,所以黃金猶如小販擺攤般隨處可見,而且當地人也敢于穿戴。
他說,中東市場的需求量驚人,他們的需求無論是金鏈、戒指、耳環、手鐲、金牌等都大量吸納,而且他們的金飾並非如我國般的小首飾,單是他們的項鏈及鏈嘴就概括整個胸部的尺寸,讓人嘆爲觀止。
「本地金商一般上都是生產不同款式的首飾,這是金商的特點,所以中東龐大的市場也帶動我國的打金工業,業者之間也互相配合生產應市。」
他說,在2006年大馬黃金躍升成爲,世界第一出口最多黃金供應迪拜黃金貿易中心的國家,當時檳城約有300家的打金工廠依賴爲生,其中大部分打金業者來自威省區。
「于2004年的數據,我國的黃金出口量每年生產達50公噸,出口額高達30億令吉。」
設計融合各文化獲青睞
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總務兼威省金銀飾品商業公會主席謝扶佑說,馬來西亞的黃金首飾以融匯貫通的文化展現首飾設計、精湛的手藝、低廉的價格擊敗來自世界各國的對手,獲得中東市場的青睞。
他說,中國的首飾主要以珠寶爲主(各款寶石、玉)、而我國的競爭主要是土耳其及印度,其中因爲土耳其以歐元交易,相對的成本要高;至于印度的市場大,所以他們供應內需,而且該國的稅務高達12%,較難打入中東。
「反觀馬來西亞的金飾風格則融合了穆斯林、印度及中國文化,所以首飾設計較佔優勢。中東市場的黃金首飾潮流變化快速,幾乎每週都需要有新設計推出市場,再加上馬來西亞的人力資源便宜,生活水準較低,所以較有競爭力。」
他說,近年來中東市場諸如伊朗、伊拉克、也門等因爲政治因素而戰火連天,再加上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的崛起,讓整個黃金市場深受影響,有者更凍結進出口貿易。
冀業者塑造品牌
「我國生產的黃金首飾爐火純青、員工勤快打拚,而且打金業者之間也互相照應及互相配合生產不同的首飾,公會之間也互相配合及團結。」
他希望我國打金業者能夠仿效歐美國家般塑造品牌,因爲這是一門技術及藝術的結合,所以通過不同設計的黃金首飾打造出來的品牌名揚海外之餘,讓品牌制訂價值,展現其特色,而不是以價格競爭及壓價。
他也期待政府在大馬對外貿易發展局的平台,提供貸款及津貼,協助金商走向世界。
中東人熱愛黃金購買力強
謝扶佑早在90年代就進軍中東市場,一步一腳印的見證黃金市場的起起伏伏,並坦言在馬來西亞生產商中,檳城擁有最多的金商,其中有高達90%的產量都是出口迪拜。
他說,在打金行業超過20年,從當初得面對日曬雨淋的小販至製作魚丸的學徒,爲了找份輕鬆穩定的工作,他于1984年接觸了打金行業。「隨後也曾經因爲傳銷而離開這個行業,惟最終在數名志同道合友人的號召下,合資做回老本行,于1990年創辦家庭式打金工廠,並于1997年拆股後開始獨自經營。」
他說,適逢金融風暴而導緻業者大受影響,更出現爛賬、本地市場萎縮,因此就萌起向外發展的念頭,當時縱觀整個黃金市場,中東人熱愛黃金,更有超強的購買力,再加上美金兌換馬幣匯率高,做出口很好,就毅然的向外發展。
「當時迪拜黃金貿易中心市場蓬勃,更吸引來自印度、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蘇丹等地的買家,而迪拜是批發商,許多的貿易商都前往當地交易。」24K純金主要是中港台越南喜愛,而泰國喜歡23K、馬新喜歡22K俗稱916黃金、印尼則喜歡16K或18K。中東市場喜歡18K金飾、21K及22K之916黃金、24K純金。
設計師須懂基本打金手藝
儘管檳州擁有最多金商,有望打造一站式黃金工業集中區的願景,而檳州政府也有意讓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購地設立貿易中心,然而工會是一個非盈利組織,沒有多餘的資金進行這個計劃,所以謝扶佑建議州政府允許數個金商或湊資興建黃金貿易中心,同時也可在該中心內設立培訓學院,讓打金工業永續發展。
謝扶佑說,雖然州政府曾經獻議打金職工會在峇都加灣6英畝地段耗資千萬令吉購地興建黃金集中貿易中心,不過基于工會毫無資金,再加上地點偏遠而引起安全隱憂,最終導緻這個計劃胎死腹中。
「或許州政府可在威北雙溪賴一帶的輕型工業區,規劃佔地約10英畝的地段,讓打金業者都能夠集中在一屋簷下進行貿易交易,同時也設立打金學院,以將手藝傳承下一代。」
他說,打金工業面對設計師的不足,雖然許多的技術學院都有設立珠寶設計課程,但是往往在設計畫圖後卻無法實際的生產首飾,導緻學有所成的設計師僅僅虛有其表,無法在實際工作上派上用場。
「對此,理想中的設計人才必須懂得基本的打金手藝,才能實際的展現在設計畫圖中,而且如今嚴缺專業的打金師傅,所以他們的待遇都很高。」
儘管有科技的便利,但是打金手藝依然不可或缺。
人手無法媲美機器
他說,現今許多的打金技術經已使用高超的機器製作,人手無法媲美,諸如鐳射電腦車花、鑼花、手批花、噴砂等。若能夠解決求賢若渴的打金業,那麽業者也敢于投資先進的儀器,讓懂得操作的人才得以培訓及善用資源。
據悉,70年代的手工打金,需要一兩個禮拜才能製成首飾成品,隨著時代不同,在80年代逐漸使用機器化,而在2000年代則使用鐳射車花、刻花等。
根據做法,業者先進行手繪首飾設計藍圖,隨後再交由師傅以銀器打造成3D主模及蠟摸後再製作金飾。
檳城最多 上萬名員工靠黃金養家
陳偉華說,全馬各地共有4000間的金條商、打金業者、金商批發商、零售商,更有上萬名員工仰賴黃金養家糊口,而檳城是最多業者雲集的州屬,其中庇能打金行已有183年歷史,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有103年歷史、打金總會也有100年歷史。
他說,如今的庇能打金行約有500名會員、打金總會有1600名會員、而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約有400名會員。
「早在十八世紀,許多的中國人逃離政治動盪的中國,並紛紛在檳城南華醫院街,俗稱打金街落腳,當時的檳城是個英殖民時期重要的貿易樞紐。」
他說,來自各國的商人紛紛雲集進行商品交易,當時主要是來檳從事打金行業的要數廣東台山人居多。當時中國許多的台山人也爲了要逃避徵兵,因此飄洋過海南來,有者則被賣豬仔而來到檳城。
中國人在檳城落地生根後,因爲有需求而承接打金手藝,每逢吉打稻田豐收收割時,就有許多的人有糧出而帶動金飾品銷量,「興和」廣東話與「興旺的稻禾」諧音,檳華興和打金職工會的名字就由此而來。
他說,在椰腳街一帶印裔商人雲集,當店生意旺盛,而本地的金飾是從印度爲藍本後,再最後發展成本土特色的金飾設計。「雖然所有的機器設計是一闆一眼,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經歷了中馬印泰的文化交融,我們的首飾批發堪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批花最美的技術。」
鐳射車花,在短時間即可完成首飾,效率驚人。
爭取首飾以加工費計消費稅
陳偉華說,打金工業需要政府的輔助,隻要政策上出現差錯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要求政府在首飾上,以加工費計算消費稅,而不是將這個首飾的金價再加以6%消費稅。
他說,雖然政府豁免了英國黃金協會的黃金消費稅,但是首飾消費稅卻無可倖免,這不僅導緻珠寶商門市業暴跌70%,以往有保值的黃金,如今在加入消費稅後,一買手就已經貶值。
「此舉不僅導緻金商生意額下降、收入減少、政府無法抽取消費稅,就連金商的所得稅也銳減,甚至連帶的員工紛紛轉行,金商關門大吉,最終沒落而導緻兩敗俱傷。」
他說,如今的土耳其、越、泰國及印尼雖然實施消費稅,但是他們都隻是將首飾加工費計算消費稅,所以希望政府俯順民意。
「一個國家的富裕取決于黃金儲備庫的多寡。對此,決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希望政府在實施任何政策之前,必須從長計議。」
冀政府助再創高峰
他說,諸如1981年實施的銷售稅,在經過爭取後,黃金都是豁免銷售稅,當時果斷的決定,也促成我國黃金在2006年晉升成爲全球第一。
「隨後的金融風暴而減少500令吉及1000令吉現鈔、洗黑錢法令、10年前曾經強制所有金飾必須蓋章收費等政策,讓金商在交易時深感麻煩,如今我國的出口排名從第一跌出榜外,隻要政府給予助力,我國有望繼續再創高峰。」
 





房產趨勢研究

新加坡 國家與趨勢研究
2016-05-17
ㄧ、位置 新加坡共和國位於赤道北方137公里,地處麻六甲海峽的東南端,扼控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北邊和東邊是馬來西亞,南邊和東南為印尼。